在人工智能代理这一新兴领域内,中国多家上市公司正积极布局,推动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行业内的佼佼者包括科大讯飞(002230)、第四范式(06682)、拓尔思(300229)、用友网络(600588)、云从科技(688327)等,它们在推动人工智能代理技术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人工智能代理产业作为新兴发展领域,其下游端需求广泛,且高度重视研发。企业发展阶段、研发投入强度以及研发人员结构成为衡量企业实力的重要指标。该领域内既有专注于人工智能代理方案的企业,也有致力于下游人工智能代理应用的公司。
对比这些上市公司的基本信息,可以发现一些企业如值得买、新开普等,在垂直领域深耕细作,依托场景化数据积累与行业Know-How,结合大模型技术,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AI代理产品。而头部企业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则凭借自研大模型覆盖多场景,第四范式、迈富时则通过智能体中台服务多行业。顺网科技、出门问问等则在娱乐、消费端侧领域进行创新。整体呈现出垂直场景深度落地、生态合作以及行业解决方案标准化的三大特征。
从研发投入来看,头部企业如科大讯飞展现出显著的规模优势。2024年,科大讯飞的研发投入达到45.8亿元,同比增长19.37%,占营业收入比例19.62%,形成了研发投入与营收增长的正向循环。而新兴成长型企业第四范式,在营收快速扩张的过程中,研发投入效率也在提升。然而,一些企业则呈现出高研发投入、低营收规模的特征,如商汤科技和云从科技,它们在研发资源与商业化能力之间存在失衡问题。
研发人员占比是衡量企业技术驱动属性的关键指标。科大讯飞研发人员达9752人,占总员工比例62.71%,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拓尔思研发人员近900人,占员工总数48.59%,展现出较高的研发转化效率。然而,云从科技则面临研发团队收缩的压力,可能对其算法迭代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在业务布局方面,中国人工智能代理上市公司的行业渗透呈现出垂直深耕与跨域扩张并行的格局。金融、教育、医疗、能源、制造等多个领域均被覆盖,形成了多维度的“行业-场景”应用矩阵。例如,第四范式在金融领域服务多家头部金融机构,科大讯飞在教育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智慧医疗业务覆盖全国多个省份。生态合作伙伴的数量与质量也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壁垒,头部企业通过跨行业联盟与技术协同扩大覆盖范围。
在业务业绩方面,第四范式展现出高增长、高毛利的特征,而云从科技则属于高增长、低毛利类型,其业务结构中硬件依赖较强。拓尔思则属于低增长、高毛利类型,定制化项目占比较高,导致整体营收增速放缓。这些公司在技术迭代与产品路线图上呈现出差异化的战略布局,影响着“技术领先-场景落地”的转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