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二季报揭晓:雷军领导下的业绩再创新高
近日,小米集团发布了备受瞩目的二季报,数据显示公司业绩表现强劲,雷军领导下的团队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报告期内,小米集团实现营收115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0%,超出了市场预期的1149.4亿元。净利润方面,小米集团实现了119亿元,远超预估的88.8亿元,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108亿元,更是创下了历史新高,同比增长高达75.4%。这意味着,小米集团每天能流水12.74亿元,净赚1.19亿元。
从业务板块来看,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依旧稳健,第二季度收入为455亿元,毛利率为11.5%。尽管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仅微增0.6%至4240万台,但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却表现出色,收入达到387亿元,同比增长44.7%,毛利率也提升至22.5%。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小米汽车业务。财报显示,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为213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占据大头,达到206亿元。尽管该业务分部本季度经营亏损3亿元,但智能电动汽车的平均售价已达25.33万元/辆,平均每辆车亏损3690元。这一数据相比去年全年单台亏损4.5万元的情况,已经有了显著改善。
小米汽车业务的亏损收窄趋势明显。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小米汽车业务的净亏损已经从62亿元减少至7亿元。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的经营亏损进一步收窄至5亿元。随着第二季度每辆车亏损减少至3690元,小米汽车业务距离盈利的目标已经越来越近。
雷军在小米投资者大会上曾表示,小米汽车业务的亏损正在逐步收窄,并预计在今年第三、四季度实现盈利。尽管在二季度遭遇了爆燃事故,导致销量一度受到影响,但小米汽车还是在6月26日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SUV车型——小米YU7。YU7标准版定价25.35万元,Pro版为27.99万元,Max版为32.99万元,新车型的发布有望为小米汽车业务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反“内卷”趋势也在加强。近期,监管政策持续加码,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并规范行业竞争秩序。7月份以来,从国常会到中央指导组,再到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都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召回、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与规范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