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国家标准引领公安机关在书画鉴定领域取得新突破
在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国家标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安机关依托一系列国家和行业标准,不仅在传统的物证鉴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还在书画鉴定这一特定领域实现了技术革新和应用突破。
近年来,公安部成立了多个国家级和部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了包括140余项国家标准、近30项国际标准以及2300余项行业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公安机关履行职责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在书画鉴定领域,2019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8项文件鉴定国家标准,更是为书画作品的真伪辨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文件鉴定国家标准在书画鉴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高仿印制书画、书画材料、书画印文和书画笔迹的鉴定上。高仿印制书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木版水印、珂罗版印刷等,仿制出的作品精细度极高,传统的目鉴方法难以分辨。然而,公安机关通过无损检验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成功破解了这一难题。例如,艺术微喷书画和木版水印书画的显微检验示意图(见图1、图2),展示了科技手段在书画鉴定中的具体应用。
在书画材料鉴定方面,公安机关借助光谱检验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书画作品的纸、绢、墨料、色料等进行精确分析。例如,在鉴定李可染大师的《万山红遍》系列作品时,技术人员通过拉曼光谱检验,成功识别出作品中的朱砂颜料,从而确定了作品的真伪(见图3、图4、图5)。
书画印文和笔迹的鉴定同样离不开国家标准的指导。公安机关技术人员通过对印章印文的比对检验,以及笔迹特征的详细分析,能够准确判断书画作品的真伪。例如,在一起涉及启功书法作品的案件中,技术人员通过印章印文的比对,成功揭露了仿冒作品(见图6、图7)。根据国家标准《笔迹鉴定技术规范》,技术人员将笔迹特征分为书写风貌、布局、写法等多个类别,构建了完整的笔迹特征系统,为书画笔迹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打击合同诈骗、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中,公安机关应用文件鉴定国家标准对书画作品进行物证鉴定,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功案例不仅彰显了国家标准在书画鉴定领域的重要作用,也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利益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