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于北京广播大厦举办的“皆大欢喜——秋香月饼2025北京发布会”上,一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化传承的讨论热烈展开。此次发布会由北京文艺广播承办,会上发布了秋香月饼一系列以新大众文艺形式呈现的主题作品,展示了其在保护与发扬非遗技艺方面的新探索。
著名诗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阎安虽未能亲临现场,但他通过书面发言表达了对秋香月饼的高度评价。阎安提到,秋香月饼作为山东老字号,以及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传统月饼制作技艺的传承项目,将首发于《延河》杂志的主题文案《二十四种香》转化为诗歌、汉字艺术和播音艺术相结合的系列视频短片,这一创意堪称新大众文艺创作的典范。
自2003年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非遗保护逐渐受到重视。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更是为非遗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在这一背景下,“刘氏传统月饼制作技艺”作为山东省临沂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百年传承,成为文化现象,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布会上,刘氏传统月饼制作技艺第四代传人、山东秋香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继恩宣布,秋香月饼在坚守非遗技艺的同时,积极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2025年,秋香月饼联合多家知名文化机构,推出了一系列新大众文艺项目,旨在将非遗技艺中的美学思想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实现品牌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其中,与仓耳屏显字库合作推出的“仓耳秋香楷”通用简体书法字库,创意源自临沂先贤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字体艺术家、仓耳字库创始人严永亮表示,此次合作让他深感荣幸。在刘继恩的陪同下,他走访了王羲之故居,翻阅大量书法资料,最终决定借用王羲之的楷书笔画重新创作这一字体,以此致敬书圣,突出临沂的文化特色。
发布会现场,嘉宾和媒体记者对秋香月饼2025年度产品“皆大欢喜”赞不绝口。这款月饼不仅口感饱满、回味悠长,其独特的设计也将丝网版画与包装盒巧妙结合,使包装盒在月饼食用后成为一件艺术品,可用于装饰空间。
秋香月饼还成功解决了传承人问题。发布会上,第五代传人刘广大与百佳传媒总经理彭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委托百佳传媒作为中央电视台广告代理商,全面推进秋香月饼的品牌建设工程。百佳传媒宣布,秋香月饼的品牌广告已通过CCTV内容审核,将于2025年9月起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天气预报栏目播出。
著名品牌传播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何海明教授对秋香月饼的新大众文艺战略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秋香月饼作为老字号品牌,坚守传统但不拘泥于传统,将中秋月饼融入文化大产业进行思考和发展,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也实现了品牌的年轻化,展现了可贵的创新精神和开放的勇气。
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广播中心主任张睿也表示,秋香月饼不仅停留在技艺保护的层面,而是深入挖掘非遗的内在美学价值,与其他领域积极合作,推出新大众文艺作品服务社会,这或许代表了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方向。此次发布会不仅是秋香月饼的一次重要展示,也是北京文艺广播新推出的媒体活动产品“北京发布会”的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