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A技术路线争议不断,自变量机器人王潜为何仍坚定看好?

   时间:2025-08-14 15:46 来源:天脉网作者:唐云泽

人形机器人发展关键:AI模型突破需3至5年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自变量机器人公司的CEO王潜分享了他对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的见解。王潜认为,要达到类似ChatGPT或GPT-3.5的水平,人形机器人领域可能还需要3到5年的时间。

王潜的观点与宇树科技的王兴兴不谋而合,两人都认为AI模型和算法将是人形机器人未来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王潜指出,尽管当前的机器人硬件水平已经非常出色,运动能力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但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仍然有限,主要提供的是情绪价值,而非实质性的功能价值。

王潜强调,这并不是硬件本身的问题,而是AI模型的水平尚未达到理想状态。他提到,过去两年中,行业内已经形成了共识,即需要开发一个完全统一的端到端模型,也就是基础模型或通用模型。他认为,这条技术路线是正确的,并且类似于大语言模型的Scaling Law也将在具身模型领域发挥作用。

作为全球最早提出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的研究者之一,王潜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参与了多个重要的机器人项目,包括谷歌RT-1/2模型和特斯拉Robot等。这些研究经历对他的技术路线选择产生了深远影响。自变量机器人公司也是国内最早提出并开发出VLA(视觉-语言-行为模型)的具身智能公司之一。

王潜进一步解释了VLA模型的重要性,并指出,具身模型应该是独立于数字世界的基础模型,是物理世界的基础模型,而不是语言模型的延伸。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足够大的数据量、尽可能大的模型,并在模型架构、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在谈到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时,王潜认为家庭、养老等与生活相关的场景将是人形机器人最大的市场,甚至可能超过工业场景。他预计,在未来2到4年内,人们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人形机器人的出现。

在价格方面,王潜认为消费者和产业链能够接受的合理价格范围可能在一万至两万美金之间,即大约10万人民币上下。然而,他承认目前还无法达到这个价格水平。

王潜还透露,自变量机器人公司最终将实现软硬一体化,直接面向终端用户销售完整的产品或解决方案,而不是采用类似于Windows或安卓的商业模式。

在媒体问答环节,王潜回答了关于机器人大脑过去和未来一两年需要实现的突破、VLA技术路线的看法、数据稀缺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影响人形机器人应用的主要因素等问题。他强调,模型训练本身是实现更复杂任务的关键,而数据质量则是整个研发过程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对于家庭机器人的需求,王潜表示,家庭、养老等生活相关场景将是人形机器人需求最大的市场。而决定机器人从展台走进家庭的关键则是模型的能力,需要足够好的大脑和大模型。

最后,王潜谈到了自变量机器人公司的未来发展方向。他表示,公司暂时还不会涉足双足机器人领域,而是以轮式机器人为主,并在未来逐步实现软硬一体化,直接面向终端用户销售完整的产品或解决方案。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