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新风口:Rokid祝铭明谈AI克制与生态构建

   时间:2025-08-07 18:46 来源:天脉网作者:唐云泽

在人工智能领域,一场围绕智能眼镜的竞赛正在悄然升温,各大厂商纷纷在这一细分市场中寻求突破。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智能眼镜展区成为了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众多创新产品在这里竞相亮相。

在大会现场,阿里的夸克展区虽然没有提供产品体验,但其悬挂在展位上方的放大版AI眼镜依然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与此同时,XREAL作为与谷歌深度合作的唯一企业,带来了XREAL One Pro的中国市场首秀,通过“未来小屋”的展示,让观众领略到了空间计算的独特魅力。

不远处,Rokid搭建了一个等比例的巨型Rokid Glasses展示区,镜框右上角装有摄像头,镜腿内嵌扬声器和电池等设备。观众透过镜片,不仅可以观察现实世界,还能实时看到同步的文字内容,这一创新设计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赞叹。

Rokid的CEO祝铭明在展区内忙得不亦乐乎,他佩戴着自家最新款的眼镜,与前来参观的用户、合作伙伴热情交流,并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面对络绎不绝的体验者,祝铭明笑称:“人太多,解说都没停过,嗓子都快说哑了!”

智能眼镜市场的火爆程度,从相关数据中可见一斑。据IDC统计,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达到148.7万台,同比增长82.3%;AR/VR市场出货65.6万台,增长18.1%。同期,中国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49.4万台,增长116.1%;AR/VR市场出货13.5万台,增长25.2%。在两个统计维度上,中国市场均表现优异。

Rokid Glasses作为全球首款兼具显示、摄像、AI交互功能的轻量化AR眼镜(仅重49克),从光波导镜片到高通AR1芯片的整合,都是行业内的首次尝试。尽管销售情况乐观,截至8月3日销量已突破30万台,但祝铭明坦言目前面临的生产压力较大,包括工艺、生产、上下游协同等方面都需不断摸索。

在智能眼镜市场,各大厂商纷纷贴上AI标签,但功能大多集中在翻译、问答、识图、导航等常见领域。Rokid则通过“抠细节”来体现差异化,强调在一个场景内将功能打磨到极致。祝铭明认为,AI虽然重要,但不能一开始就赋予过多责任,否则会影响产品体验。他以Rokid Glasses的翻译功能为例,基于阿里通义大模型,多语言翻译准确率高达98%,提词功能也适配了多个细分场景。

在生态建设方面,智能眼镜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与智能手机丰富的内容生态相比,智能眼镜的内容生态显得较为单薄。为打破这一困境,Rokid选择独立发展,不仅自研了专为XR和语音交互优化的Yodaos系统,还每年投入数千万元补贴和支持开发者。自2023年首届AR应用开发大赛以来,已吸引了13000名开发者和4000家企业参与。

祝铭明表示,生态建设的前提是规模,但在规模形成之前,吸引生态的方式要么是用钱“砸”穿冷启动,要么是用场景砸开用户心智。Rokid从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平台公司,致力于让生态伙伴先活下来、赚到钱。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