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二次元游戏(简称“二游”)曾一度被视为游戏市场的宠儿,其风靡程度仿佛预示着将引领手游行业的新潮流。大约在四年前,各类相关报道层出不穷,纷纷预测二游将主导游戏圈的未来走向。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二游市场的繁荣景象已大不如前,增长势头明显放缓,甚至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不少观察家担忧,到2025年,二游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根据《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去年中国游戏市场整体规模达到了3257.83亿元,用户数量增至6.74亿人,创下了历史新高。主机、客户端、电子竞技以及移动游戏等多个板块均实现了增长,其中主机端涨幅更是高达55.13%。然而,在这股全面上涨的浪潮中,二游却显得格格不入,其销售数据同比下滑了7.44%。
从市场营收来看,二次元品类总营收为293.48亿元,仅高于网页游戏和主机游戏,位列倒数第三,与电子竞技游戏市场的1429.45亿元相比更是相去甚远。与2023年的爆发式增长相比,2024年二游的新游数量明显减少,整体营收水平也回落到了2021年的水平附近。
二游市场还面临着竞争激烈和用户付费意愿降低的双重挑战。据报告统计,2024年停运的游戏中,二游占比接近30%,成为停运大户。其中,不少游戏都是在2023年前后上线,却在2024年匆匆收场,如B站的《斯露德》、《光隙解语》,中手游的《镇魂街》等。
2025年,二游新品推出数量也远不及前两年,市场呈现出疲软态势。除了米哈游、库洛、鹰角等头部厂商以及腾讯、网易等大厂外,中小厂商在夹缝中求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旧产品停运,新产品数量下滑,二游市场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从玩法上来看,二游市场也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的怪圈。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二游仍以回合制+策略卡牌玩法为主,尽管这类游戏占据了二游类型的半壁江山,但盈利占比却不足40%。相比之下,开放大世界玩法虽然数量占比不高,却收获了近20%的收入份额。
然而,大世界玩法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盈利能力强,但运营和开发成本也成倍增长。对于中小厂商而言,想要跟上这一趋势,无疑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实力。因此,二游市场呈现出头部厂商垄断、中小厂商生存艰难的局面。
二游在长线运营上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由于二游偏单机的运营方式,需要不断推出新剧情、地图、活动和玩法,以保持玩家的兴趣和留存。然而,随着版本的更新,编剧和画师们容易陷入创作瓶颈,难以持续产出高质量的内容。同时,二游的入坑和回坑成本也较高,对于新玩家而言,想要跟上老玩家的进度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尽管如此,二游市场仍有一定的优势,即玩家的付费意愿相对较高。市面上的热门二游,付费率普遍能达到10%-15%,头部二游更是超过20%。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玩家需求的多样化,二游单一的付费模式也逐渐走向固化,难以再创造新的付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