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休妻书”情真意切,书法造诣超其父,公主为何气愤?

   时间:2025-05-01 08:54 来源:天脉网作者:朱天宇

在书法界,王献之作为王羲之的儿子,其成就却常常被父亲的光芒所掩盖。历史上,不乏对王献之书法的批评之声,唐太宗就曾以“观其字势,犹如隆冬枯树;观其笔踪,宛若严家恶隶”来形容,这样的评价使得学习王献之书法的人相对较少。

然而,王献之的书法真的如此不堪吗?事实并非如此。孙过庭的《书谱》中记载了一则趣事,谢安曾问王献之:“卿书何如右军?”王献之自信地回答:“故当胜。”虽然当时的人并不这么认为,但王献之的自信并非空穴来风。

早在魏晋时期,王献之的书法就颇受欢迎,甚至有着超越“钟王”的趋势。陶景弘在《与梁武帝论书启》中提到,当时人们都非常推崇王献之的书法,以至于连钟繇和王羲之的书法都被忽略了。这足以证明王献之在书法上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王献之在书法上勇于创新,他以外拓之法写草书,这一创新理念甚至影响到了他的父亲王羲之。张怀瓘在记载中提到,王献之曾劝诫父亲王羲之不要守旧,要以外拓、舒展的势态来展现草书的潇洒风姿。这种创新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也贯穿了他的整个人生。

最近,王献之的“休妻书”曝光,更是让人们看到了他书法实力的另一面。这封写给前妻郗道茂的信,字里行间透露出他深深的思念和无奈。王献之和郗道茂自幼相识,青梅竹马,结为夫妻后生活美满。然而,由于新安公主的介入,王献之被迫与郗道茂离婚。这封“休妻书”正是他在临终前对这段感情的深情回忆和表达。

在这封“休妻书”中,王献之把全部情感都倾注于笔尖,以行草为载体,笔锋在疾徐之间流转,字势跌宕起伏,舒展连转。墨色随着笔势而变,由浓转枯,笔触从凝重转为急促,恰似他内心的情感从压抑到爆发的瞬间。这种张扬的个性,一反魏晋的“中和”美学,为日后的狂草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于王献之的“休妻书”,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