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宠物养护的日常生活中,新手饲主们常常会遇到各种疑问和困惑。近日,一段关于小奶狗是否适合过早开荤的讨论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位饲主在与闺蜜的对话中,因为给一个月大的小柯基喂食了剁碎的鸡胸肉而遭到了质疑。
“哎,你怎么能给这么小的狗子喂肉呢?”闺蜜惊讶地指着狗碗问道。饲主低头一看,小柯基正欢快地舔舐着碗里的鸡胸肉碎块。“网上说满月就能吃肉,能补钙长肉快!”饲主信心满满地回应。然而,闺蜜迅速掏出手机查找资料,反驳道:“兽医说这时候吃肉等于害狗!”
针对这一争议,专家给出了详细的解答。首先,刚断奶的小奶狗肠胃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过早开荤可能会导致肠胃负担过重,引发拉肚子甚至急性肠炎。专家强调,幼犬在45天前,肠道壁细胞间隙较大,大分子蛋白容易渗透进血液,引发过敏反应。因此,兽医通常建议幼犬在三个月前不要碰肉,六个月前慎吃生骨肉。
盲目补钙也是新手饲主容易陷入的误区之一。虽然肉类含有钙质,但其中的钙磷比例并不适合幼犬。长期食用肉类可能导致钙磷比例失衡,干扰骨骼发育,引发软骨病、关节变形等问题。因此,专家建议45天前的幼犬应以母乳或羊奶粉为主,搭配泡软的幼犬粮。如需添加肉类,应等到两个月后,并选择低磷的鸡胸肉、牛肉等,且控制总量不超过日粮的10%。
除了过早开荤和盲目补钙外,生肉投喂也是幼犬养护中的一大禁忌。生肉中可能携带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细菌以及绦虫、弓形虫等寄生虫,对幼犬构成致命威胁。专家指出,冷冻并不能完全杀灭寄生虫和细菌,且反复解冻会导致肉质变质。因此,如果饲主想给幼犬喂食肉类,必须将其彻底煮熟,且不添加任何调料。但需注意,煮熟的肉只能作为零食,不能替代主食。
那么,如何科学地为幼犬添加辅食呢?专家建议饲主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次喂食肉类应选择在白天,方便观察幼犬的反应。喂食量应从指甲盖大小开始,逐渐增加,且需连续观察三天确保无不良反应。肉类选择方面,鸡胸肉(低脂)、牛肉(补铁)、三文鱼(美毛)是优选,而猪肉(脂肪高)、禽类皮(难消化)则应避免。饲主还需注意营养均衡,选择符合AAFCO标准、粗蛋白≥22%、无谷物配方的优质幼犬粮作为主食。
最后,专家提醒饲主们要密切关注幼犬的便便情况。健康便便应为成型、巧克力色,捡起时不沾地。如果便便出现异常,如变软、发黑、带黏液等,可能是肉类喂食过多或钙磷失调的表现。此时,饲主应立即停止喂食肉类,换回奶糕粮,并咨询兽医的意见。养狗如同养娃,需要耐心和细心。只有科学养护,才能确保幼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