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阳光保险集团董事长张维功与员工座谈至凌晨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迅速攀升至微博热搜榜。
据悉,这场座谈会发生在4月9日,张维功董事长亲自与人力资源及科技部门的员工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会上,员工们围绕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及机器人建设等议题,积极发言,提出见解与建议。张维功董事长耐心倾听,与参会人员互动交流,分享个人看法,座谈会直至次日凌晨2点半才结束。阳光保险方面表示,此次座谈会标志着公司向更高效、更科学的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
然而,此事在网络上发酵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阅读量迅速突破600万次。部分网友对“意犹未尽”的表述表示调侃,认为这样的加班文化不值得提倡。更有网友指出,此举无视劳动法规定,不应被宣扬。
阳光保险一直以来以“敬业”著称,张维功曾透露,公司初创时期,员工们常开玩笑说阳光有个“夜总会”,意指夜里总开会。近年来,众多大型企业纷纷表态拒绝过度内卷和无效加班,人社部也多次强调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益。在此背景下,阳光保险此次的高调加班行为显得尤为突兀。
自2022年12月上市以来,阳光保险曾面临“业绩变脸”的质疑。尽管去年业绩有所回升,但股价仍处于破发状态。截至4月23日,阳光保险股价为3.5港元/股,较发行价下跌近40%,市值约为403亿港元。今年恰逢阳光保险成立20周年,同时正处于“新阳光战略”推进期,此次舆论风波无疑为公司蒙上了一层阴影。
阳光保险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知名的民营保险服务集团。近年来,公司业绩有所波动,归母净利润在2020年至2023年间分别为56.19亿元、58.83亿元、48.81亿元和37.38亿元。为应对挑战,阳光保险于2023年提出了以“科技阳光”、“价值阳光”、“知心阳光”为核心的“新阳光战略”。随着新战略的逐步实施,2024年公司业绩开始回暖。
年报显示,2024年阳光保险总保费收入达到1283.8亿元,同比增长8.0%;总收入902.7亿元,同比增长15.4%;归母净利润54.5亿元,同比增长45.8%。公司业务涵盖寿险、财险等多个领域,保费收入均有所增长。寿险业务方面,个险和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分别增长22.5%和1.8%;财险业务方面,车险和非车险保费收入也分别实现了2.2%和16.7%的增长。
然而,在盈利能力上,阳光保险的寿险和财险业务却出现了分化。2024年,寿险业务净利润同比增长78.2%,达到57.1亿元;而财险业务净利润则同比下滑52.2%,仅为4.5亿元。寿险业务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的大幅增加,公司明确以防御为主线的权益投资策略,并抓住了市场机遇。不过,由于资本市场环境持续变动,投资收益仍存在不确定性。
在管理层方面,阳光保险也在积极推进变革。2023年年报中,公司就提出了组织变革、干部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今年3月,公司两位资深董事赵宗仁和王永文因年龄原因辞任。赵宗仁曾在建设银行、中国信达等公司任职,2007年加入阳光保险;王永文则长期在人保系统工作,阳光保险成立之初即加入。随着两位老将的离任,同样资历深厚的王霄鹏被提名为新的董事。
尽管高层人事变动较大,但并未影响到公司基层人力的增长。阳光人寿正推进“一身两翼”的渠道发展模式,传统队伍和精英队伍活动人力数量及人均产出均有所提升。这一系列的举措能否为阳光保险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