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初心何处寻?八九十年代纯净校园渐行渐远

   时间:2025-03-20 10:05 来源:天脉网作者:钟景轩

在教育的天空下,一股怀旧之风悄然兴起,吹向那些曾沐浴在纯粹师生情谊中的人们。从前的校园,是一幅怎样的图景?是粉笔微尘与朗朗读书声交织的温馨画面,还是如今官腔回荡、头衔林立的复杂场景?一位拥有四十年教龄的老教师,以他深沉的嗓音,向我们缓缓道出了这段变迁。

三十载光阴流转,教室的门扉依旧开合,但门后的世界已悄然改变。昔日,推开那扇门,迎接你的是简单而纯粹的教育氛围,教师与学生们心连心,共同为知识的灯塔而努力。而今,走廊间回荡的不再是求知若渴的呼唤,而是各式各样的“主任”“校长”头衔的交织,教育的初心似乎被层层尘埃所掩盖。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校园,是一片纯净的沃土,管理者寥寥,却足以撑起教育的蓝天。那时的老师,心中只有学生,他们与学生并肩作战,共同面对高考的挑战。办公室里,讨论的主题永远是如何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那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至今仍让人动容。

然而,时光荏苒,教育的天空似乎被官场文化所遮蔽。如今的校园,头衔繁多,副校长之多几乎能凑成一桌麻将,主任的头衔更是数不胜数。称呼从“老师”变成了“官衔”,教育的温度也随之降低。老师们的时间被职称评定、会议与检查所占据,教书反而成了次要任务,那份纯粹的教学热情渐行渐远。

更令人痛心的是,教育的初心在形式主义与官僚体系的侵蚀下逐渐迷失。教师大会上,讨论的不再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而是如何应对检查、如何完成迎评材料。一位乡镇中学的班主任无奈地说:“我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填表,三分之一在开会,剩下三分之一才能勉强备课。”教育的本质,似乎被遗忘在了角落。

当“老师”这一神圣的称呼被滥用,当教师群体面临社会的质疑与指责,我们不禁要问:真正的教育何在?教育,从来不需要繁复的官衔来证明。它需要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对学生的关爱,是对知识的敬畏。当教育沦为形式主义的秀场,当师生关系被官僚体系所隔阂,那些最应珍视的育人初心,已然成为了稀缺资源。

然而,希望并未完全熄灭。在江苏某中学,一场“去行政化”的改革试点正在悄然进行。副校长回归课堂教书,中层干部按需轮岗,会议被压缩为每周一次。一年后,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教师离职率大幅下降。校长的话语掷地有声:“老师的时间还给学生,学校的灵魂就回来了。”

教育,不应是官场的延伸,更不应是名利场的角逐。我们怀念那个纯粹的时代,怀念那份对知识的敬畏、对师生的尊重。或许我们无法让时光倒流,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做起,让教室少一些“主任”的敲门声,多一些“老师,这道题怎么解”的求知之声。杏坛虽小,却足以承载我们的梦想与未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