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豹移动:互联网业务稳健,AI机器人高增,估值折价或迎修复契机

   时间:2025-11-25 12:45 来源:快讯作者:赵磊

中国资产在2025年持续呈现复苏态势,海外中概股指数累计涨幅超过27%。在这波行情中,猎豹移动(CMCM.US)以38%的年度涨幅跑赢指数,但其市值仅2亿美元,显著低于2.8亿美元的账面净现金规模,估值折价特征突出。这种反差背后,是市场尚未充分认知其业务结构的质变——公司已形成“互联网核心业务+AI及机器人业务”的二元格局,两类业务在盈利模式与成长逻辑上存在本质差异,独立估值才能真实反映其内在价值。

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猎豹移动实现收入2.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7.5%,增速较第一季度进一步加快,环比增长14%。其中,互联网业务收入1.58亿元,同比增长38.8%,订阅服务占比超60%,成为稳定盈利的核心支撑;AI及其他业务(含机器人)收入1.37亿元,同比激增86.4%,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46.5%。国内语音机器人业务表现亮眼,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00%,主要得益于客户复购与新客户拓展。7月完成收购的轻量型机械臂企业UFACTORY(众为)将从第三季度开始并表,其年收入规模达数千万元人民币,海外市场占比高且利润率稳定,进一步强化了增长确定性。管理层明确表示,下半年AI及其他业务收入将实现同比100%增长,目标清晰且具备强支撑。

利润端改善同样显著。第二季度,公司GAAP运营亏损1106万元人民币,同比收窄85.7%,环比收窄58.3%;Non-GAAP运营亏损208万元人民币,同比降幅达96.7%,环比收窄85.5%。盈利拐点显现的背后,是互联网业务持续贡献稳定利润,为新业务投入提供现金流对冲,同时AI及机器人业务规模效应逐步释放,第二季度调整后运营亏损同比收窄62.8%,环比收窄32.1%。财务端,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净现金20.2亿元人民币,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3.6亿元人民币,长期投资达7.9亿元人民币,资金储备充足,为业务拓展与研发投入提供了坚实保障。

分业务估值测算显示,猎豹移动存在显著重估空间。以第二季度数据为基础,互联网业务年化经营利润约1250万美元,参考恒生科技指数22倍PE,估值约2.8亿美元;AI及其他业务年化收入约7700万美元,参考同业优必选2026年19倍PS(同业最低估值水平),估值约14.6亿美元。叠加2.8亿美元净现金,乐观场景下总估值可达20.2亿美元,较当前市值上涨9.1倍。中性场景下,若两类业务估值均打5折,总估值约11.9亿美元,上涨5倍;悲观场景下,仅考虑AI及机器人业务与净现金,按行业最低估值打3折,总估值仍达7.4亿美元,上涨2.7倍。即便完全撇除互联网业务价值,仅靠AI与机器人业务及净现金,猎豹仍具备显著安全垫。

市场对猎豹移动的估值折价,主要源于三重认知偏差。其一,历史刻板印象未消退,市场尚未充分捕捉其盈利模式转型——互联网业务从广告变现转向订阅制,盈利持续性增强;AI及机器人业务亏损收窄趋势明确,叠加众为并表带来的盈利增量,整体盈利基础已全面夯实。其二,AI与机器人业务的确定性被低估,市场过度关注“爆款产品”或C端影响力,而猎豹聚焦政务、酒店、医院等To B场景,技术壁垒与商业化能力被忽视。实际数据已验证其确定性:第二季度国内语音机器人收入翻倍,众为是少数实现海外盈利的机械臂企业,与猎豹形成“移动+机械臂+AI”技术闭环。其三,转型逻辑认知滞后,部分投资者因“转型未完全验证”而持观望态度,但收入增速、亏损收窄等多维度数据已验证转型逻辑,后续盈利兑现与海外订单释放将成为估值修复的核心催化剂。

当前,猎豹移动的投资逻辑已从“困境反转”转向“成长确认”:互联网业务提供稳定现金流与盈利基础,AI与机器人业务打开长期增长空间,2.8亿美元净现金构筑坚实安全垫。随着11月26日第三季度业绩披露,业绩兑现、AI业务高增目标落地及众为并表效应释放,市场认知偏差有望逐步修正,为这家兼具“低估值、高安全垫、强成长性”的企业催化新的价值重估行情。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