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远征A2跨省“远征”创纪录 人形机器人商用化面临挑战与机遇

   时间:2025-11-22 13:13 来源:快讯作者:新浪财经

11月20日,一则关于人形机器人的重大突破引发行业关注:智元远征A2机器人成功完成从苏州金鸡湖至上海外滩的百公里跨省行走,以106.286公里的成绩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人形机器人行走最远距离”的保持者。这一壮举不仅展现了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更标志着行业在技术突破与商业化探索中迈出关键一步。

此次挑战路线涵盖城市道路、景区、国道、省道等多样化场景,智元远征A2需应对柏油路、瓷砖路、桥梁、盲道、坡道等复杂地形,甚至在夜间照明不足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稳定运行。据研发团队介绍,机器人通过双GPS模块、激光雷达及红外深度相机的协同工作,实现了昼夜环境下的精准导航与障碍物识别。在夜间场景中,红外传感器成为关键,确保机器人在暗光条件下持续感知周围环境,成功处理红绿灯识别、狭窄通道穿行、人群避让等复杂任务。挑战结束后,机器人仅足底橡胶层出现轻微磨损,硬件状态良好。

支撑这一突破的,是智元机器人自主研发的快速热插拔换电系统。该技术使机器人无需关机即可完成电池更换,1分钟换电、1小时充满的效率,配合低电量下2小时的持续行走能力,为长距离任务提供了可靠保障。智元机器人高级副总裁王闯透露,公司正探索“零人维护”目标,未来机器人将具备自主换电、自主充电能力,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他强调:“只有身体强壮、大脑发达,机器人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的可靠伙伴。”

尽管技术突破显著,但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仍面临多重挑战。成本问题首当其冲:北京理工大学研发的汇童机器人系列售价达70万美元,NASA与通用汽车联合开发的机型更是高达250万美元;即便国内企业如宇树科技的R1机器人售价已降至3万至4万元,G1型号约17万元,仍难以被普通消费者接受。王闯坦言:“一年前行业均价超百万元,如今旗舰款约50万元,部分机型已低至十余万元,但降低成本需全产业链协同,激光雷达、算力板、关节部件等核心组件的价格仍有下降空间。”

续航能力是另一大瓶颈。当前电池技术仅能支持机器人站立3小时、行走2小时,且体积占比过高,极端温度下存在失控风险。据国投证券研报,固态电池量产需等到2027年,短期内仍需依赖现有技术优化。物流配送等商业场景的落地也面临挑战:除机器人本体能力外,换电补能、防尘防水等配套设施仍不成熟,距离规模化应用尚有差距。一位租赁商曾指出,让人形机器人学习新舞蹈不仅耗时,还需额外成本,这进一步增加了推广难度。

面对这些挑战,王闯提出“社会适应性改造”概念。他认为,人形机器人进入生活场景后,需建立补给点、休息点,甚至赋予其“身份证”以规范管理,这些措施预计将在未来3至5年内逐步落地。此次跨省行走的智元远征A2为量产商用版本,未做任何定制化改装,实验室已通过超3500小时的可靠性测试,覆盖坡道、草坪、碎石路等工况。王闯表示:“经过长期验证,我们对机器人的稳定性充满信心,这次挑战只是开始。”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