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奶皮子这一原本小众的食材因成为糖葫芦创新原料而迅速走红,价格随之出现大幅波动。据消费者反馈,原本用于制作传统糖葫芦的奶皮子,因市场需求激增导致批发价在短时间内从每张10元攀升至20元以上,部分商家甚至面临“一天一价”的困境。这种由鲜奶熬制后冷却形成的脂肪与奶蛋白混合物,正经历从地方特产到网红食材的转变。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奶皮子糖葫芦的创意搭配引发广泛关注。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11亿次,小红书讨论量达125.9万次,众多用户分享自制教程与品尝体验。这种将乳白色奶皮与红色山楂叠加,再裹以糖浆的创新吃法,不仅使单品价格达到普通糖葫芦的3-5倍,更催生出售价158元的豪华版本。某烘焙品牌推出的水果奶皮子糖葫芦,因包含十余种食材成为高端市场的代表。
价格飙升直接冲击供应链。内蒙古特产经销商黄先生透露,其店铺120克装奶皮子售价已涨至33元,较去年同期翻倍。他计划清空库存后暂停销售,待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再恢复上架。这种谨慎态度在行业中并非个例,多位批发商表示,近期奶皮子进货价每日波动,部分厂家甚至出现“下午定价、晚上涨价”的情况。消费者小莫的遭遇更具代表性:她原计划批量采购奶皮子摆摊,却在签约当日遭遇厂家临时提价,最终因成本过高放弃创业计划。
奶皮子的走红轨迹可追溯至餐饮行业的创新尝试。紫光园推出的奶皮子酸奶去年国庆期间单日销量突破12万杯,今年更创下30万杯的峰值。这一成功案例引发连锁反应,伊利、蒙牛等乳企相继推出“宫酪”“阿慕乐”等系列产品,区域品牌如西域春、兰格格也加入竞争。茶饮与零食行业则开辟新赛道:瑞幸9月上线奶皮子拿铁,乐乐茶10月推出雪顶山楂草莓奶皮子,盒马更将奶皮子应用于蛋糕、糖葫芦等多品类。
行业专家分析指出,奶皮子兼具营养价值与口感优势,每张优质产品需消耗三斤半鲜奶,其富含的蛋白质与脂肪符合当代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战略定位专家詹军豪认为,该食材的爆红源于“健康属性与社交属性的双重加持”,既能独立成为乳制品,又可与茶饮、烘焙跨界融合,应用场景广泛。食品分析师林岳则强调,新生代消费者对“原生、手作”理念的推崇,使奶皮子这类传统工艺产品获得市场青睐,而与糖葫芦的创意结合更通过短视频平台形成病毒式传播。
面对市场狂热,行业开始呼吁理性发展。林岳指出,奶皮子若想从短期网红转型为长期畅销品,需建立统一生产标准与质量管控体系,避免低质产品损害消费者信任。他同时建议结合地域文化打造特色品牌,通过讲述饮食传统故事增强产品附加值。目前已有上游企业着手研发标准化生产设备,预计未来供应稳定性将显著提升,价格波动幅度有望收窄。
在电商平台,奶皮子产品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传统原味产品外,部分商家推出添加坚果、果干的创新口味,包装规格也从100克至500克不等,满足不同消费场景需求。尽管当前价格仍处于高位,但业内普遍认为,随着冬季消费旺季来临,奶皮子相关产品销量将持续增长,而价格走势将取决于产能扩张速度与市场监管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