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双十一购物节,在电商领域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双十一不仅活动周期进一步延长,更在规则简化上迈出关键一步,用户参与门槛显著降低,为消费者带来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
场景重构成为今年双十一的另一大亮点。随着淘宝闪购的加入,外卖等即时消费场景与电商深度融合,使得大促参与人数再创新高。据易观分析数据显示,10月15日天猫双十一启动首日,APP日活跃用户数便突破6亿大关,刷新历史纪录。这一变化也直接影响了用户的购物习惯,过去集中在晚间8点至10点的购物高峰,如今已演变为午间12点外卖即时消费与晚间8点传统购物的双峰格局,对电商平台的流量调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技术层面,今年双十一更是阿里全栈AI能力首次大规模应用的实战检验。从芯片到云,再到PaaS和大模型,直至顶层agent,阿里将全链条AI技术深度融入双十一的各个环节。这种大规模的生产场景AI落地,在全球范围内尚属首次,标志着电商行业正式迈入AI驱动的新时代。
面对业务合并带来的流量激增和用户活跃时间变化,阿里云技术团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本看似充裕的180万容量VPC,在双十一前夕面临崩溃风险。为应对这一挑战,团队放弃传统的VPC拆分方案,转而攻克200万VPC级联方案这一技术难题。经过无数次模拟测试与压力验证,最终成功研发出“云网关级联方案”,通过软硬协同技术实现网络容量弹性扩张,提前化解双十一网络瓶颈。
这一技术突破为基于第八代和第九代ECS实例的千万核CPU集群组网奠定基础。通过统一资源池与智能调度层,算力得以精准分配与高效利用,成功支撑天猫双十一和闪购两大业务的双峰运行。同时,随着CIPU架构的不断演进,千万核CPU算力的上线标志着阿里云算力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为用户带来丝滑的购物和下单体验。据用户反馈,今年双十一期间,APP打开与操作更加顺畅,推荐、营销等核心场景性能提升显著,RT延时降低超30%,每一次操作都能得到即时反馈。
AI技术的全面渗透,使得今年双十一成为首个AI全面落地的购物节。从消费者端的“AI万能搜”“AI帮我挑”,到商家端的智能客服与经营分析,再到平台端的搜索与推荐引擎,AI技术无处不在。在商家侧,基于Qwen3家族多款模型打造的生意管家和店小蜜等应用,成为商家的重要生产工具。生意管家的AI数据分析师覆盖90%的中小商家核心分析场景,大幅提升决策效率;店小蜜则能精准理解用户意图,自动化处理售后问题,提升用户体验。
面向商品出海场景,通义Qwen-MT等翻译模型支持淘宝出海的商品翻译需求,通过混合专家架构与服务调度优化,单次调用延迟降低40%,为全球用户提供快速、精准、稳定的翻译服务。今年双十一期间,该模型系统支持亿级商品的图片、评价、商品详情等翻译任务,单日调用量超14亿次,助力中国商品走向世界。
在这场AI革命的背后,云基础设施能力成为决胜关键。多级亲和性与拓扑感知调度设计的上线,为双十一提供个性化、高效的AI算力服务。多级亲和性调度算法像一位精细的交通规划师,为AI任务规划出最短的算力通勤路线;拓扑感知技术则时刻扫描网络状态,确保数据传输效率。灵骏智算的深度融合,更是为各类AI与业务场景带来更强的支撑能力与业务价值。最终,灵骏万卡集群在双十一期间实现业界领先的卡时在线率表现,为首个AI大规模落地的双十一打下坚实基础。
双十一的全栈AI检验,对阿里而言只是开始。阿里巴巴集团正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持续追加投入。作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阿里云在模型层面坚持开源开放路线,通义千问全球开源生态实力已无需论证。截至目前,通义千问共开源300多个模型,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衍生模型超17万个,超越美国Llama大模型系列,位居全球第一。
在基础设施层面,阿里云全力打造全新的AI超级计算机,灵骏智算集群成为关键一环。当前,以灵骏为代表的智算产品已渗透千行百业AI场景,如自动驾驶领域市场份额占据绝对优势,绝大部分主流车企、金融企业、物流企业均为其客户。根据IDC最新报告,2024年中国AI基础设施市场份额中,阿里云占比23%,位列第一,超过第二名和第三名总和;在生成式AI基础设施领域,阿里云更取得模型训练和模型推理市场的双项冠军。这些投入不仅换来市场地位,更带来超出当前市场需求的超级能力建设,为未来的超级场景埋下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