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围绕预制菜的行业论战,因网红主播罗永浩的直播发言迅速发酵,将餐饮行业的标准化争议推向公众视野。新辣道创始人、信良记董事长李剑公开悬赏20万元,挑战罗永浩提出的“无冷冻无添加剂才是好餐馆”观点,引发连锁餐饮企业与消费者知情权的激烈讨论。
事件起因于罗永浩9月12日晚在直播中对西贝等餐饮品牌的批评。他展示多张疑似预制菜包装产品的图片,指出去骨黄花鱼柳、儿童餐牛肉酱等商品标注18个月保质期,并呼吁消费者通过录像质询餐厅工作人员,推动预制菜标准制定。这一举动迅速引发连锁反应,抖音直播间在线人数突破10万,“罗永浩的十字路口”账号粉丝量激增。
李剑在次日晚的直播中发起反击,这位拥有30年餐饮行业经验的创业者直言:“罗永浩用生活常识设置逻辑陷阱,将冷冻原料等同于预制菜。”他强调,现代食品工业的冷冻技术是全球肉类供应的重要保障,关键在于选择品牌可靠的原料,而非纠结“鲜冻”概念。李剑更以悬赏20万元寻找“无冷冻无添加剂”餐厅的方式,质疑罗永浩观点的可行性。
争议焦点集中在预制菜定义模糊带来的认知混乱。李剑类比“臭流氓”的多种定义,指出当前预制菜行业存在优质企业与劣质企业的两极分化:既有使用高品质冷冻排骨的企业,也有采用低劣原料的商家。他批评罗永浩将预制菜与“不健康”强行挂钩,实则利用消费者对化学名词的敏感心理进行误导。
对于罗永浩提出的“餐厅公示预制菜”建议,李剑认为这等同于逼迫企业贴上“负面标签”。他举例称,酱油中的色素、味精中的谷氨酸钠等常见添加剂若都需标注,大部分菜品将被迫列出化学名词,反而加剧消费者误解。这种标注差异可能让消费者误以为高价餐厅就不应存在添加剂。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餐饮行业早已进入净菜时代,传统毛菜采购模式已被淘汰。他指出,预制工艺涵盖从毛菜到净菜的预加工过程,按照国家规定,西贝没有一道菜属于预制菜。但罗永浩在直播中直接反驳称,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标准,贾国龙的说法存在撒谎嫌疑。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儿童餐配料表提出专业看法,认为保质期过长可能是主要问题。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连锁餐饮以预加工为主,冷冻技术仍是目前最有效的保鲜手段。这场论战暴露出行业在定义模糊、标准缺失下的集体困境,也反映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
转折点出现在9月13日,第一财经披露由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预制菜身份将获得国家级标准定义,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的情况可能首次被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该标准的出台或将终结企业“是不是预制菜”的自证困境,推动行业在标准框架下专注产品质量提升。
当晚23:52,罗永浩在微博发文称“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表示期待国家法规尽快出台,并强调将回归工作。这场论战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餐饮行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焦虑与阵痛。如何平衡标准化生产与消费者信任,成为整个行业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