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麟《五马图》等宋画:笔墨传神,细节中窥见宋代绘画巅峰风采

   时间:2025-09-13 21:51 来源:天脉网作者:顾雨柔

北宋画家李公麟的《五马图》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这幅纸本水墨作品长29.5厘米,宽225厘米,描绘了五匹来自西域的骏马。每匹马旁边都有黄庭坚的题笺,详细记载了马的年龄、身高和进贡时间等信息,展现了北宋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生动场景。

五马图局部一

《五马图》现存日本东京末次三次私人收藏,原本描绘了五匹马,但目前仅存四匹马的题笺。前四匹马分别名为"凤头骢"、"好头赤"、"锦膊骢"和"照夜白",第五匹无名,推测应为"满川花"。每匹马前都有一位牵马人,画作卷后还有黄庭坚对李公麟的赞誉跋文。画中马匹和牵马人的形象均源于真实对象,体现了李公麟高超的写生技巧。

李公麟以遒劲秀雅的笔法和精妙的淡墨晕染著称,在《五马图》中,他通过线条的浓淡变化,生动地表现了马匹的肌肉结构和动态特征。苏轼曾赞誉李公麟:"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高度评价了他对马匹神韵的精准把握。这种对"骨法用笔"的追求,使画作中的马匹不仅形似,更富有生命力。

五马图局部二

作为北宋著名的白描大师,李公麟的大部分作品直接绘制在纸上,不施色彩。《五马图》中的"照夜白"充分展现了他的白描技法。整匹马仅用几条线条勾勒,腹、背、臀、胸的线条依结构浓淡起伏,圆劲有弹性。鬃毛和马尾的笔法如行云流水,使马匹的气韵超逸脱俗,体现了画家对线条运用的极致追求。

李公麟不仅在绘画技法上独树一帜,其艺术理念也深受文人思想影响。他主张"吾为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性情而已",强调绘画应表达个人性情。这种思想与佛家禅学相通,也反映在他创作的《维摩演教图》等具有教化意义的作品中。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技巧上,更在于将文人意趣融入绘画,开创了宋代文人画的新风尚。

五马图局部三

《五马图》的流传经历颇具传奇色彩。这幅画在清宫珍藏两百多年后,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时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将其运出宫,后为日本东京末次三次私人收藏。战后下落不明,目前中国仅存珂罗版。相传李公麟画马过于逼真,曾有新进的胡马在其画成后死去,人们认为他摄去了活马的精魄,这一传说更增添了画作的神秘色彩。

除了《五马图》,李公麟的《临韦偃牧放图》也是其代表作之一。这幅长卷描绘了皇室苑囿中牧放的马群,共画有1286匹马和143个人,展现了唐代牧马的壮观场景。画作从右向左展开,马群或聚或散,姿态各异,生动再现了皇家马政的盛况,体现了李公麟对大规模场景的出色掌控能力。

李公麟像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号龙眠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人画家。他21岁中进士,历任多个官职,但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他的绘画题材广泛,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人推为"宋画中第一人"。晚年归隐龙眠山庄,创作了《山庄图》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自然美景,更体现了他的思想倾向和生活情趣。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