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正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开。由北京画院、八大山人纪念馆、西泠印社联合主办的“三家门下转轮来——齐白石与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展览,以独特的视角梳理了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通过70余件套珍贵作品,展现了四位艺术巨匠之间的精神传承。
展览以齐白石对三位前贤的致敬为主线,通过“百代同辉”“萍翁造化”“缶庐铁笔”“青藤雪个”四个单元,系统呈现了中国大写意花鸟画从明清到近现代的演变过程。作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展览项目”的重要展览,此次活动联合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十余家重量级文博单位,历时数年精心筹备。
师承关系在中国绘画传统中占据核心地位。齐白石对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三位大师的艺术推崇备至,不仅在诗文中多次表达敬仰之情,更通过临摹创作将三家精髓融入自身艺术实践。展览中,徐渭的《杂花图》《竹石水仙图》、八大山人的《双鹊大石图》《椿鹿图》、吴昌硕的《临八大山人鹿图》《设色梅花》与齐白石的《墨牡丹》《红梅图》等代表作同场展出,形成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齐白石的艺术成就源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与创新突破。他取徐渭之放逸而舍其恣肆,学八大之简净而避其孤冷,习吴昌硕之苍厚而弃其生涩,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花墨叶”风格。展览特别设置的“齐白石的师承谱系与笔墨再生”互动装置,通过数字化手段展示其艺术渊源,观众可触摸翻转探索名家之间的传承关系,近距离感受艺术创新的内在逻辑。
中国写意画强调“诗书画印”的融合,展览通过多种互动形式让观众深入体验这一传统。在“诗书画印”打卡区,观众可遵循传统步骤完成属于自己的写意小品;写意画知识科普区则借助多媒体动画,生动展示“一株葡萄的诞生”过程,揭开大写意创作的技术奥秘。这些设计使观众不仅能欣赏大师作品,更能理解艺术创作背后的文化内涵。
从徐渭的泼墨狂写到齐白石的“红花墨叶”,大写意绘画完成了从性情抒发到生命礼赞的升华。这场展览不仅呈现了四位艺术巨匠的笔墨传承,更揭示了艺术创新的核心——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突破束缚,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展览将持续至12月5日,为观众提供一次深入了解中国写意画发展历程的难得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