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从石窟壁画到舞台光影,佟睿睿以舞步串联千年文明对话

   时间:2025-09-09 13:54 来源:天脉网作者:顾青青

舞剧《龟兹》即将于11月7日至9日在上海文化广场迎来世界首演,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重要剧目,这部作品尚未正式亮相便已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德国、日本等国的演出商纷纷表达合作意向,希望将其纳入海外巡演计划。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正通过舞蹈语言徐徐展开。

龟兹,这个曾存在于西汉至元明时期的西域城邦,以库车为中心,辐射周边五县,是古丝绸之路北道的核心枢纽。汉代西域都护府与唐代安西大都护府的设立,使其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熔炉。季羡林曾评价,这里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与汉唐四大文明的唯一交汇点。克孜尔石窟比敦煌早200年,其壁画中“天宫伎乐”的盛景,二十八身伎乐天人或奏乐或起舞,被德国学者称为“音乐家窟”,部分壁画现藏于柏林博物馆。

舞剧《龟兹》的创作灵感源于这片土地的文化积淀。总编导佟睿睿在《水月洛神》后时隔二十年重返古典舞领域,以高僧鸠摩罗什的人生轨迹为主线,串联起“在地”的文化遗存与“行走”的艺术嬗变。这位生于龟兹的翻译家,七岁出家,精通多国语言,其译著如《妙法莲华经》中的“伎乐供养”记载,与克孜尔石窟壁画形成奇妙呼应。数百年后,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写下“管弦伎乐,特善诸国”,印证了龟兹作为乐舞圣地的历史地位。

剧目以玄奘西行至龟兹为起点,回望鸠摩罗什的传奇一生。从少年天才到被囚异乡十七年,从被迫成婚到坚持译经,罗什始终铭记母亲“向东而行”的嘱托,最终抵达长安。舞台终幕,玄奘与罗什跨越时空击掌,一位西行求法,一位东进传经,两位高僧在平行空间中相遇,象征着古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升华。佟睿睿透露,这一灵感源于她五次赴龟兹采风的感悟。站在苏巴什佛寺的废墟前,风声与心跳交织,她意识到“艺术的力量足以跨越生死,抵达未来”。

主创团队的星光为剧目增添厚重底蕴。制作人李东、编剧韩子勇、作曲家郭思达,联合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与国内顶尖舞者,共同打造这部新疆重点文艺项目。8月18日,乌鲁木齐的首次舞台合成演出中,尽管音乐与服装尚未最终定稿,但《苏幕遮》《十三天人》等舞段已引发观众热烈反响。女子群舞《般若》灵感源自克孜尔第38窟天宫伎乐图,男子群舞《十三天人》则复刻了库木吐喇第21窟的供养菩萨图,十三位舞者身着帔帛、璎珞,完美再现壁画中的神性之美。

北京舞蹈学院王欣教授评价,剧目实现了“以舞观史,以史见舞”的创作追求。当壁画影像与舞台舞姿对应时,考据的严谨与想象的瑰丽交织,成就了直击灵魂的艺术净化。佟睿睿坦言,创作过程如同一场“双向奔赴”:从克孜尔石窟到苏巴什佛寺,从烽燧遗址到无人区跋涉,甚至远赴法国、德国博物馆寻找灵感,最终将斑驳的历史转化为璀璨的舞台语言。正如剧中玄奘与罗什的身影融入丝路,这部作品也以舞蹈为舟,载着千年文明驶向世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