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亿华安基金“新老交替”:徐勇接棒,合并传闻下将走向何方?

   时间:2025-09-06 07:46 来源:天脉网作者:沈瑾瑜

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自1998年起步以来,已有27年发展历程。当年成立的国泰、南方、华夏、华安、博时、鹏华六家基金公司,与次年新增的嘉实、长盛、大成、富国四家共同构成行业基石,被市场称为"老十家"。如今这些首批公募机构的发展轨迹已出现显著分化,部分机构仍稳居行业前列,另一些则面临转型阵痛。

2025年4月,随着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并完成,"国泰海通证券"正式挂牌运营。这桩引发市场高度关注的并购案,在推进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效节奏,从2024年9月披露方案到完成法人主体切换仅用时七个月。此次合并不仅催生出资产规模超万亿的券商巨头,更在公募基金领域引发连锁反应——其控股的华安基金与参股的海富通基金面临整合压力。

作为"老十家"成员,华安基金近期经历重要人事变动。8月28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掌舵十年的董事长朱学华因到龄退休卸任,由原招商基金总经理徐勇接任。公开资料显示,朱学华自2014年9月任职以来,带领公司管理规模从639.56亿元跃升至7494.64亿元,增幅达10.7倍。接任者徐勇拥有跨行业从业经验,曾在太平洋人寿、太保安联健康等险企任职,2022年6月转战招商基金后,推动该公司管理规模从7824.86亿元增至9376.69亿元。

伴随管理层更迭的,是华安基金投研团队的核心人员流失。今年3月,固收领域领军人物孙丽娜卸任多只基金管理职务,其管理的2999.26亿元规模产品(占公司债基及货基总规模的68%)引发市场关注。5月,权益投资老将李欣突然离职,其管理的80.16亿元规模产品中,有五只规模超10亿元的基金未提前安排接管基金经理,导致投资策略连续性面临挑战。Wind数据显示,2024年华安基金权益类产品(股票型+混合型)规模合计1506.01亿元,仅占公司总规模的21%,产品结构失衡问题凸显。

经营数据方面,华安基金连续两年出现营收净利双降。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03亿元、34.39亿元、31.10亿元,净利润从10.31亿元降至9.10亿元。截至8月28日,公司管理的287只产品中,货币市场型基金规模达3038.58亿元,债券型基金规模1656.95亿元,两者合计占比超65%。这种过度依赖固收类产品的结构,在市场波动时虽能保持规模稳定,但长期收益天花板明显,多数产品年化收益率集中在2%-4%区间。

在国泰海通证券合并背景下,华安基金与海富通基金的整合进程备受关注。根据证监会"一参一控一牌"要求,合并后的国泰海通证券同时控股两家公募基金(华安基金51%、海富通基金51%),并参股富国基金27.77%,必须进行业务调整。从规模对比看,华安基金7176.43亿元的管理规模是海富通基金2172.77亿元的三倍有余,但后者持有社保基金境内管理人、基本养老保险投资管理人、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三张稀缺牌照。这种"规模与牌照"的互补性,使得合并方案充满悬念。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此次整合不仅涉及两家基金公司1000余亿元规模的资产重组,更关乎社保年金等核心资源的调配。国泰海通证券董事长朱健在4月业绩说明会上透露,将在一年内制定具体整合方案。随着徐勇正式执掌华安基金,这场涉及产品线重构、投研体系融合、客户资源整合的并购大戏,正在改写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竞争格局。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