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与艺术的璀璨星空中,莫言与张其凤无疑是两颗交相辉映的明星。作为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不仅以其深邃的文学作品赢得了世界的瞩目,他对书法的热爱与鉴赏力同样为人所称道。近日,莫言所推崇的书法家张其凤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莫言曾高度评价张其凤的书法艺术:“他的作品深湛而精雅,粗砺中不失莽荡之气,展现出宏大的艺术气象。”正是这份来自文学巨匠的认可,让张其凤的书法名声大噪,其作品不仅频繁亮相于各大拍卖场,更吸引了众多个人、企业和机构的青睐。
2019年,高密市特别设立了张其凤书法艺术馆,与莫言文学馆相邻,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被誉为文化“双子星”。张其凤,这位科班出身的书法家,拥有山东师范大学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系的博士学历,他的书法技艺五体皆能,尤其在草书和大字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
张其凤的小楷作品深受钟繇《荐季直表》影响,古朴雅致,单字虽小却韵味十足。而行书则融合了篆隶的绞转意趣,起笔逆势切入,转折处通过腕部运动实现“折钗股”的效果,既体现了赵孟頫的“中和”之美,又不失王铎的“动荡”之势。
在隶书创作中,张其凤巧妙地将《张迁碑》的方整与《石门颂》的开张相结合,通过倾斜、高低错落和枯笔的处理,赋予了作品更加苍劲有力的内涵。作为刘墉研究专家,他还将清代碑学资源融入创作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张其凤在墨法实践上同样敢于突破传统,他不再局限于“墨分五色”的传统观念,而是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语言。起笔浓墨重彩,行笔中水分渐枯,笔锋在宣纸上摩擦产生的颗粒感,让书法作品仿佛具有了听觉上的感染力。张其凤在书法研究上也颇有建树,他的著作《清代诸城刘氏家族文化研究》系统梳理了清代帖学向碑学转型的内在逻辑。
在教学领域,张其凤同样取得了显著成就。他培养出的14位弟子在全国书法展赛中屡获佳绩。其教学成果展“翰墨时音”中,学生们的作品既保留了“中锋用笔”的传统精髓,又展现出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跨媒介探索的勇气与创新,体现了学院书法教育的前沿理念。当代书家吕先景评价道:“张其凤的书法线条至柔至刚,极具张力,展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