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岁月里的温暖记忆:刘亚伟笔下的生存智慧与温情

   时间:2025-08-29 10:52 来源:天脉网作者:顾雨柔

在艺术的广阔天地里,一幅名为《离离原上草》的水墨画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这幅作品出自画家刘亚伟之手。

刘亚伟的艺术生涯背后,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生活片段。1958年,正值“大跃进”时期,曲阜与兖州合并为曲阜县,县治移至兖州。刘亚伟的父亲在曲阜县科委工作,因工作调动,全家迁至兖州,而年幼的刘亚伟与兄妹则被送往泗河边的一个小村庄寄养。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饥饿成为刘亚伟最深刻的记忆。他回忆道,饥饿让他无法安坐,总是四处寻找食物,尽管明知希望渺茫。在寄养的家庭里,食物更是稀缺,刘亚伟常常需要与一群堂兄弟争夺母亲送来的点心,最终往往一无所获。

有一次,饥饿难耐的刘亚伟跑到二大娘家,发现灶膛灰烬中埋着两块热腾腾的烤地瓜。他迫不及待地掏出地瓜,三口两口便吞了下去。这段经历,成为了他童年中最珍贵的温暖记忆之一。

不久后,父母将刘亚伟接回兖州。回到父母身边,他发现了家中篮子里吊着的馒头干,那是妈妈用每月仅有的三斤白面制成的点心。每当妈妈收起馒头干时,刘亚伟总是乖乖地跟在妈妈身后,眼神紧紧盯着那些珍贵的点心。

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未因此减少。妈妈因为饥饿,身体开始出现浮肿,上课时手抖得拿不稳粉笔,甚至在一次讲课时小便失禁。医生给妈妈开了几盒葡萄糖注射液,每次喝之前,妈妈都会小心翼翼地用砂轮在玻璃瓶上划一道痕迹,然后整齐地掰开,仰起头将里面的水倒进嘴里。

为了缓解饥饿,妈妈会在路边寻找野菜,与地瓜面混合制成菜窝窝。一次,她用一斤地瓜面捏了二十多个窝窝头,尽管每个窝窝头都像浆糊一样勉强成型。妈妈迫不及待地吃下了六个,却因吃得太急而感到不适,最终蹲在院子里呕吐,吐出的只有野菜和鲜红的血丝。

这些艰难岁月,不仅塑造了刘亚伟坚韧不拔的性格,也激发了他对艺术的深刻感悟。如今,他用水墨画记录下这些往事,让更多人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厚重与温暖。

在刘亚伟的自画像中,我们仿佛能看到他那段不平凡的过往,以及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艺术的不懈追求。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