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届山西文博会的运城展馆内,一场关于传统艺术的盛宴悄然上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绛州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吴百锁,以其精湛的技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活动现场,吴百锁亲自指导孩子们体验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孩子们手持棕刷,蘸取墨汁,小心翼翼地刷在木版上,再将红色宣纸覆盖其上,用趟子细心地趟平。当宣纸被轻轻揭起时,一幅生动的哪吒形象跃然纸上,脚踏风火轮,身披混天绫,英姿飒爽。
绛州木版年画,这一拥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风格、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木版年画艺术的重要代表。其色彩鲜明、线条精细、造型夸张,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寓意和艺术价值。作为山西省乃至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绛州木版年画正积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期得到更广泛的保护和传承。
吴百锁与绛州木版年画的结缘,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次接触这种古朴而厚重的艺术形式,他便被深深吸引。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绛州木版年画的了解日益深入,对其历史感和形式美的震撼也愈发强烈。为了保护和抢救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他多年来致力于搜集、整理和保护老版、老画稿,多次走访版画老艺人,学习版画制作技艺。
在吴百锁的收藏中,不乏《关公读春秋》《天官赐福》等数十块绛州木版年画孤版珍品,这些作品不仅具备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更是对绛州木版年画保护和传承的重要贡献。其中,十米长卷版画《帝王祭祀后土汾流图》更是国内外罕见,展现了绛州木版年画的独特魅力和精湛技艺。
此次文博会上,吴百锁带来了包括关公、福禄寿、五子登科、门神等系列的8块木版,为观众现场制作年画。同时,他还展示了百余幅不同类别的作品,让参观者领略到绛州木版年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其中,关公版作为今年的重头戏,更是吸引了众多目光。吴百锁抚摸着精心雕刻的木版,凹凸的纹路在灯光下闪烁着光芒,他表示:“作为关公故里人,我们有责任通过木版画传播忠义仁勇的精神。”
展会上,吴百锁还展示了多年来收藏的木版,从明代至今,这些木版见证了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同时,新版画的不断涌现,也为古老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们举着自己印刷的哪吒年画嬉戏比较,那些沾满墨迹的小手,正书写着非遗传承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