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界的激烈竞争中,一场跨越十二年的“十亿赌约”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故事的主角,是小米科技的创始人雷军与格力电器的掌舵人董明珠。
回溯到2013年,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雷军与董明珠同时荣膺殊荣。在颁奖典礼的高光时刻,雷军放言,若小米公司在五年内营业额能超越格力,董明珠需支付他一块钱作为赌注。董明珠听后,非但不以为意,反而将赌注加码至十亿,一时之间,这场“十亿赌约”通过央视平台迅速传遍大街小巷。
时光荏苒,五年后的2019年,小米与格力相继公布了各自的年报。小米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749.15亿元,而格力则以1981.2亿元的营收更胜一筹,董明珠在这场赌约中赢得了胜利,但她大度地并未向雷军索要那十亿赌资。
然而,剧情在次年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2019年,小米的营收以2058.4亿元超越了格力的1981.5亿元,虽然这次超越并未直接影响当年的赌约结果,但无疑为这场商业较量增添了更多看点。
时至今日,小米与格力的营收差距已愈发明显。2024年,小米全年营业收入高达3659亿元,几乎是格力1891.64亿元的两倍。尽管两家企业分属不同行业,营收本不具有直接可比性,但小米在格力传统强势领域的渗透,无疑给格力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近期,有关小米在中国空调线上市场份额超越格力的传闻甚嚣尘上,这一消息被小米高管纷纷转发,一时之间,舆论风向似乎又倒向了小米一边。然而,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迅速在微博上发文反击,称经过核实,公开数据与截图并不一致,格力在7月线上市场仍然保持领先。
随后,有媒体再次查询相关数据后发现,7月份线上空调市场份额第一名实为美的,格力紧随其后,小米位列第三。这一结果让格力电器得以“虚惊一场”,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空调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而小米方面,则通过投身重资产属性的造车行业和建设自己的家电工厂,不断向制造业深水区挺进。小米武汉家电工厂于2024年11月开工建设,并于今年8月实现量产,该工厂一期聚焦空调生产,预计规划产能600万台。
如今,小米与格力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营收数字,而是演变成了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较量。这场跨越十二年的“十亿赌约”,不仅见证了两位企业家的智慧与胆识,更成为了中国企业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