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沉默背后:七人选修,无人聆听,教育何去何从?

   时间:2025-08-25 11:12 来源:天脉网作者:杨凌霄

近日,一张关于大学课堂现状的照片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与深思。

照片中,一位教师在讲台上孤独地坐着,黑板上字迹稀疏,而台下仅有的七名学生却都在忙于各自的作业,无人聆听。这一幕发生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堂选修课上,教师邱世鸿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落寞与无奈。

据了解,邱世鸿是业内知名的书法家,其行书作品备受推崇。然而,在这堂选修课上,学生们却选择忽视他的精彩讲解,转而专注于自己的必修作业。这一行为不仅让老师感到失望,也引发了人们对当下大学生学习态度的深刻反思。

有同学表示,选修课只是为了混学分,因此并不重视。甚至有人认为,如果选修课过于认真,反而会对逃课的学生造成不便。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部分大学生对于选修课的态度——轻视与敷衍。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选修课的存在,不仅是为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更是为了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领域的专家与学者。邱世鸿老师的课,正是这样一个宝贵的平台。但遗憾的是,部分学生却未能珍惜这一机会,选择了逃避与忽视。

在评论区,不少大学生纷纷表示,这样的课堂现象并不罕见。一些学生为了应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常常在选修课上忙于其他作业,而忽略了选修课本身的价值。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也让自己失去了站在巨人肩膀上学习的机会。

邱世鸿老师开设这门选修课并非出于功利目的,而是出于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教育事业的执着。然而,面对学生的冷漠与忽视,他也不免感到惆怅与无奈。

还有学生透露,邱世鸿老师每节课都会点名,这让喜欢逃课的学生感到不便。然而,这恰恰体现了老师的认真负责与对学生的期望。但遗憾的是,这份期望并未得到应有的回应。

这张照片与事件,不仅揭示了当下大学课堂的现状,更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是人才辈出的摇篮。然而,如果学生们不能珍惜这一机会,认真听讲、努力学习,那么最终受损的将是他们自己的未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