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晋城的文化舞台上,一位名叫陈素琴的艺术家以其卓越的表演和对戏曲艺术的深沉热爱,书写着属于上党梆子的辉煌篇章。
作为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以及晋城市上党梆子传习所的所长,陈素琴不仅是国家一级演员,更是上党梆子这一地方戏曲剧种的传承者与创新者。近日,她在结束了上党梆子《太行娘亲》全国巡演的首场演出后,接受了采访。
“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戏曲。”陈素琴分享道,她提到在一次演出后,收到了一位刚上高中的小戏迷亲手制作的礼物。这份来自观众的认可,被她小心翼翼地收藏在书柜中,成为她艺术道路上的一抹亮色。
图中,陈素琴正在为送戏下乡的演出化妆,这一幕生动展现了她的敬业精神和对戏曲艺术的执着追求。
从农家小女孩到如今的戏曲名家,陈素琴的艺术之路充满了艰辛与坚持。她凭借出色的表演,赢得了文华奖、梅花奖以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等多项荣誉。然而,面对荣誉,她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坚持用最好的表演回馈观众。
在塑造角色方面,陈素琴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厚的功底。她饰演的角色各具特色,深入人心,如率性直爽的农妇赵氏、朴实勤劳的劳模申纪兰等,这些角色都与她成长的太行山紧密相连。
这张《申纪兰》的剧照,正是陈素琴精湛演技的见证。为了塑造好申纪兰这一角色,她多次前往申纪兰的故乡,深入生活,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为演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创作方面,陈素琴同样有着非凡的才华。她萌发了讴歌太行山区革命先烈的创作意愿,并诚邀优秀编剧、导演加盟,共同创作了感人至深的《太行娘亲》。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太行娘亲的英勇事迹,更激发了观众的共鸣与感动。
在《太行娘亲》的演出中,陈素琴创造性地打破了戏曲表演的局限,通过多重表演形式的交织,淋漓尽致地塑造了一个从普通农村女性成长为英雄人物的感人形象。她的表演引发了观众的浓烈共鸣,演出现场时而欢声笑语,时而泪如雨下。
除了艺术创作,陈素琴还非常注重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她多次代表上党梆子参加全国各地的文化交流活动,并坚持深入基层送戏下乡。她的演出深受观众喜爱,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村民们都会扶老携幼早早地来到演出场地。
这张《太行娘亲》的演出剧照,记录了陈素琴在舞台上的精彩瞬间,也见证了上党梆子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广泛影响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陈素琴同样不遗余力。她招收了大量戏曲专业的毕业生,并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演出机会。在她的悉心指导和培养下,这批年轻演员逐渐成长为院团的中坚力量,为上党梆子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张《大汉母子》的剧照,正是陈素琴与年轻演员们共同努力的成果之一。在她的带领下,上党梆子不断推陈出新,创作出了多部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