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书法家周志高先生逝世,书法界痛失巨擘
上海市书协名誉主席、被誉为“中国当代书法复兴奠基人”之一的周志高先生,于近期在上海曙光医院不幸离世,这一消息令书法界深感悲痛。周志高先生的一生,不仅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见证,更是推动书法艺术繁荣的重要力量。
周志高先生,1945年出生于江苏兴化,自幼酷爱书法。1977年,他创办并担任上海《书法》杂志的执行主编,随后还曾任《中国书法》杂志主编,为中国书法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仅在书法创作上成就斐然,还积极策划并参与了多项重大书法活动,如全国首届群众书法竞赛、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等,这些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复兴与繁荣。
周志高先生的书法艺术造诣深厚,他的作品洋溢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深刻的人文气息。启功、饶宗颐、郎绍君等书法名家都曾对周志高先生的书法给予高度评价。启功先生称赞他“沉研古今书道之变迁,发于笔下,论必有据,字必有法,成就卓然”。饶宗颐先生则认为周志高先生是一位富有历史责任感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历久弥新,建立了独特的书法风格。
在书法创作上,周志高先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坚持“雅俗共赏”的创作标准,认为艺术作品不仅要高雅,还要通俗易懂,能够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他强调书法创作应坚持“碑帖结合”、“南北结合”,既要注重碑刻的雄浑厚重,也要注重墨迹的灵动飘逸,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使笔法及内涵更加丰富。
周志高先生还提出,书法创作不要忘记民族特色、时代特征和个人特点。他认为,一切艺术作品都应彰显民族特色,以此体现文化自信。同时,艺术作品也要体现时代特征,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追求。而个人特点则是艺术变化的生动体现,只有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才能在书坛上立于不败之地。
周志高先生的书法作品,不仅继承了中国书法的传统精髓,还融入了个人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追求。他的书法作品,无论是正行草书还是篆隶,都展现出苍奔酣厚、矫健流动的艺术风格,令人叹为观止。他的离世,无疑是中国书法界的一大损失。
在此,我们深切缅怀周志高先生,愿他的书法艺术永载史册,激励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