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师张大千谈绘画之道:兴趣、勤奋与创新并重
在艺术的浩瀚宇宙中,张大千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造诣,成为了中国画坛的璀璨明星。近日,我们深入探索了张大千先生的绘画理念,透过其文字与画作,感受他对艺术的独到见解。
张大千先生认为,绘画并非遥不可及的艺术殿堂,而是需要兴趣、正确的方法和不懈努力的结晶。他反对“三分人事七分天”的说法,坚信“七分人事三分天”,即个人的勤奋和努力远胜于天赋。他提到,许多被誉为神童的孩童,成年后往往默默无闻,原因在于过度的赞美和宠溺让他们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从此止步不前。
在绘画的道路上,张大千先生主张从临摹古人名迹入手,通过反复练习线条,打下坚实的基础。随后,他强调写生的重要性,认为画家需深入了解物理、观察物态、体会物情,通过不断的实践,直至画作完美无瑕。他提出,作画无中西之分,无论是初学还是达到最高境界,都应如此。地域风俗、工具的不同,只是画面上表现形式的差异。
在色彩运用上,张大千先生指出,西画注重色与光的结合,而中国画则将光与色分开使用,通过线条的起伏转折来表现阴阳向背。他进一步提到,中国画中的水墨与写意,是我国独特的画法,不依赖阴影,同样能展现出立体与美感。他亲眼见证了毕加索等西方艺术家受中国画影响,创作出新的艺术风格,这进一步证明了中西绘画之间的融会贯通。
关于透视,张大千先生指出,中国画早已发明符合摄影原理的透视法。他通过古人的言论,如“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人无目”等,阐述了中国画中的透视原理。他还提到了石涛独特的绘画技巧,将近景画得模糊,远景画得清晰,这与摄影机的焦点原理不谋而合,展现了中国画的高超技艺。
在艺术创作中,张大千先生认为画家是上帝,拥有创造万物的特权。他强调,画家应在画中创造另一个天地,根据自己的思想和灵感进行取舍。他提出“遗貌取神”的理念,即在似与不似之间捕捉物体的神韵,创造出超越现实的艺术作品。他鼓励画家不仅要精通勾勒、写生,还要掌握写意,通过了解情、理、态三事,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
最后,张大千先生强调了游历对于画家的重要性。他认为,游历是绘画资料的源泉,能够窥探宇宙万物的全貌,养成广阔的心胸。他鼓励画家们走出画室,亲身体验名山大川,将所见所闻融入画作之中,创作出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