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寒门贵子王永锟:如何用机器人大军助小米汽车渡过难关?

   时间:2025-08-16 16:46 来源:天脉网作者:冯璃月

小米汽车YU7订单爆棚,斯坦德机器人助力产能升级

小米汽车YU7的热销,让小米汽车工厂面临前所未有的交付压力。尽管雷军宣布小米汽车交付量已超过30万台,但仍有24万个新订单亟待完成,预计最早交付时间将延迟至明年2月以后。这一困境背后,是小米汽车工厂内产能的急速提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斯坦德机器人的助力。

斯坦德机器人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为小米汽车工厂打造了全自动化生产线。在小米的亦庄超级工厂内,斯坦德机器人排成长队,将空气悬架精准送达总装线,确保每76秒就有一台新车下线,每小时产能高达40台。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更为小米汽车的火爆销售提供了坚实的产能保障。

斯坦德机器人公司的成功,离不开其创始人王永锟的坚持与努力。王永锟出身贫寒,依靠慈善学校资助完成学业。创业九年间,他历经磨难,从被催债到在马路边痛哭,再到创始人跑路留下烂摊子,他始终坚守初心,最终将斯坦德打造成工业级智能移动机器人的领军企业。如今,斯坦德生产的6000多台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华为、富士康、蔚来等大厂,为制造业服务超过2000万小时。

王永锟的创业之路,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奋斗史。他出生于黑龙江中俄边界的小城市,家庭经济条件拮据,初中毕业后险些辍学。幸运的是,他获得了国华纪念中学的资助,得以继续求学。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他深受机器人竞赛的鼓舞,立志成为一名机器人工程师。毕业后,他放弃了英特尔、大疆等名企的offer,毅然决然地加入斯坦德,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

斯坦德机器人的崛起,正值国内电商繁荣发展之际。面对仓储成本高昂的困境,智能仓储搬运机器人应运而生。王永锟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工业制造领域对智能化改造的需求迫切。他带领团队,利用SLAM定位技术,打造出一款移动精度高达±1厘米的机器人,为复杂工业场景中的生产标准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王永锟曾面临现金流崩溃、CEO出走等重重困境。在最艰难的时刻,他挺身而出,担任CEO,带领团队精简人员、搬进工厂办公,通过不懈努力,终于获得投资人的青睐,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融资。此后,斯坦德机器人凭借自主研发的室内移动无人驾驶平台和机器人调度系统,成功吸引了华为等大客户,业务规模迅速扩大。

如今,斯坦德机器人已成为工业级智能移动机器人的领军企业之一。随着小米汽车等大客户订单的激增,斯坦德机器人的业务量持续攀升。同时,王永锟也带领公司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布局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前沿领域,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