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从明“古逸清雄”书法展:笔墨间尽显技道融合之美

   时间:2025-08-15 13:55 来源:天脉网作者:朱天宇

在山东画院一楼展厅,一场名为“古逸清雄——刘从明书法新作展”悄然开展,虽无开幕式的喧嚣,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目光。展厅内,三十余幅作品琳琅满目,涵盖对联、条屏、条幅、小品及手札等多种形式,小草清新雅致,大字浑厚磅礴,无一不展现出刘从明深厚的书法功底和对传统的深刻理解。

此次展览,刘从明的书法作品不仅在技法层面有了新的突破,更在精神层面上完成了对地域文化的当代性激活。他以现代意识重构书法的空间叙事,既延续了“书为心画”的传统命题,又实现了“技道双修”的艺术追求。观赏其行草书《游佛峪》,笔锋轻引缓行,牵丝若断还连,起伏连卷间尽显寻幽之闲逸与山路之崎岖,令人叹为观止。

在古扇面小品中,刘从明展现了悬管聚锋、柔豪外拓的精谨技艺。扇面空间虽小,但其笔却能聚锋而不滞,外拓而不飘,点画婉转中藏中锋骨力,短撇轻逸里含沉实,全无狂怪之态,反得古逸妙趣,恰如“纵心奔放,不违笔意”的守度之境。

刘从明的行草条幅作品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在书苏辙《游灵岩诗》时,他起笔便见气雄而不可抑,笔力沉厚如青山坠纸,笔势渐疏间又现淡润墨色,如“秀色如新洗”。而在书张稚圭诗句时,他笔势逸而不可止,连笔奔涌间清雄之气跃然纸上。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刘从明对古法的深刻把握,更体现了他对时代精神的独特理解。

四尺整张草书诗更是刘从明书法艺术的淋漓展现。开篇涨墨覆腕作字,如巨石坠涧;中段笔锋转剔刓角多钩,忽以飞白出之,似枯藤缠树;末句收笔聚锋急顿,余势仍萦。整幅作品“字无常体,势多不定”,却始终以古逸为骨,狂而不野,展现了刘从明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山东画院院长常朝辉对刘从明的书法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不仅具备形貌上的精湛技艺,更在于对古代书学精义与内在法度的深刻把握。这种把握体现在中锋行笔的骨力强化、提按顿挫的节奏重构以及笔法墨法的创新性运用上。刘从明的书法艺术探索始终围绕“技道双修”“人书合一”展开,在古法承续中实现传统文脉与时代精神的交融。

近年来,刘从明立足济南山水名胜和名士文化,构建起一条清晰的艺术脉络。从地域文化的深情书写到审美理念的系统阐释,再到心性表达的精微呈现,他的艺术作品层层递进,彰显了对书法艺术的深刻思考与使命担当。在“古逸清雄”品读会上,他通过新作集发布与学术研讨,系统梳理了自己的艺术理念,即以晋唐笔法为根基,融合汉魏碑刻的雄浑气象,形成“古拙渊放”的独特风貌。


刘从明的笔墨不仅是技法的呈现,更是对“济南名士多”文化基因的激活。他以笔墨为媒介,将个人创作与地域文化、时代精神紧密结合,展现出了一名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正如他所言:“云散风流无尽处,雨润花开终有时。”刘从明的书法艺术之路,正是这样一条不断探索、不断前行的道路。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