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关于小米YU7标准版命名的热烈讨论。雷军指出,尽管被命名为“标准版”,但YU7标准版的配置极为强大,特别是在续航方面,高达835公里的里程超越了竞品中的Pro版与Max版,实际上并不“乞丐”。雷军因此向公众征求意见,询问是否应将此版本更名为Pro或Max版,以更准确地反映其高性能。
投票结果显示,截至某一时刻,共有2.7万网友参与了此次投票。其中,1.8万人倾向于保持现状,认为“低调一些,继续叫标准版”更为合适;而仅有7177人支持更名为“对齐竞品,直接叫Pro或Max版”。显然,多数网友倾向于保持小米YU7标准版的原名。
近年来,汽车行业逐渐借鉴消费电子行业的命名习惯,纷纷采用Pro、Max、Ultra等后缀来区分不同版本的车型。这种做法旨在简化产品序列,使消费者能够迅速识别车型的特点和定位。通常,Pro版代表技术强化和功能升级,Max版强调空间、续航或舒适性等方面的提升,而Ultra版则象征着极致性能和品牌最尖端技术的集成。这种命名策略不仅有助于消费者快速选择,还往往与车型的价格区间相对应,引导消费者追求更高品质的车型。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采用这种命名方式,问题也逐渐显现。命名同质化可能导致消费者难以区分不同品牌车型的独特技术优势,不利于品牌在市场中形成鲜明的记忆点。
小米YU7作为小米汽车旗下的第二款量产车型和首款SUV,自6月26日上市以来便备受瞩目。7月6日,首批车辆正式交付。新车共推出标准版、Pro版和Max版三个版本,售价分别为25.35万元、27.99万元和32.99万元。市场反响热烈,上市初期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订单量迅速攀升,超越了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的热度。
在动力方面,小米YU7提供了单电机后驱、双电机四驱以及双电机高性能四驱三个版本供消费者选择。单电机版采用后轮驱动,电机最大功率为235千瓦,配备磷酸铁锂电池,CLTC纯电续航里程高达835公里。双电机版本则分别拥有365千瓦和508千瓦的总功率,配备三元锂电池,CLTC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770公里和760公里。雷军强调,全系车型均搭载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最大充电倍率可达5.2C,仅需15分钟即可快速补能62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