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创始人雷军近期在社交平台上的一次互动,引发了外界对汽车品牌命名策略的广泛讨论。雷军在一条关于小米YU7标准版的微博中,称赞该车型续航高达835公里,性能超越竞品的高配版本,并询问网友是否应将“标准版”更名为“Pro版”或“Max版”。
品牌专家庞瑞分析指出,雷军此举实际上是在公开挑战“标准版即低配版”的固有认知,试图通过用户的参与感来重塑小米的品牌形象。他认为,小米的这一做法体现了尊重用户的品牌思维,意在通过用户的投票,传递出小米产品的高性价比信息。
雷军发起的网络投票吸引了超过2.4万人的参与,其中超过七成的网友支持保持“标准版”的命名。小米YU7作为豪华高性能SUV,其标准版、Pro版和Max版的价格分别为25.35万元、27.99万元和32.99万元。雷军此举被解读为在友商普遍“命名通胀”的背景下,小米坚持用“标准版”一词,但产品力却对齐甚至超越了竞品的高配版本。
无独有偶,理想汽车也在近期对其i8车型进行了重大调整,取消了多版本配置,将i8 Max作为标准配置统一版本,并全面标配用户呼声最高的冰箱和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价格调整至33.98万元。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在微博上表示,这一调整是对齐理想“ONE”的价值定义,听取了用户的建议。
庞瑞认为,理想汽车的这一动作同样体现了“用户价值导向”的品牌逻辑。他指出,理想汽车通过减少版本配置,降低了用户的决策成本,用确定性换取了用户的信任和市场的规模。这种尊重用户的品牌思维,与小米的做法不谋而合。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命名策略上热衷于使用Pro、Max、Ultra等英文后缀,这一趋势被指是借鉴了电子产品的命名方式。然而,庞瑞认为,这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品牌在产品命名上的想象力仍受欧美科技巨头的影响。他指出,尽管中国新能源车和手机品牌在营销中沿用了这一命名体系,但长期来看,中国国潮品牌将越来越注重从中国文化、本土文化方向去命名。
不过,庞瑞也承认,现有的命名范式在短期内仍难以撼动。他认为,品牌命名体系植根于特有的文化与价值观,一旦根基松动,厂商便会弃旧立新。而这种命名跟风的现象也不会终止,只是锚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移,大约十年一个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