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亮“红黄牌”,这些大学专业就业遇冷!你的专业上榜了吗?

   时间:2025-08-11 23:51 来源:天脉网作者:顾雨柔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的一项通知,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带来了新的风向标。该通知明确指出,对于就业率持续偏低的专业及其相似专业,原则上将不再支持增设,这一举措旨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自2023年起,教育部已连续三年要求各省上报就业率低的专业清单,作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参考。这一行动不仅为高校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促使各地开始重视并应对专业就业问题。

多个省份积极响应,山东、湖南、河北等地均在公开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中,明确列出了本省就业率较低的专业。经过细致梳理,法学类与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在多个省份的预警名单中频繁出现,戏剧与影视学类、工商管理类、美术学类、音乐与舞蹈学类以及设计学类专业也多次上榜。

其中,法学专业尤为突出,近五年内在五个省份的就业质量均被警示。面对这一情况,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对就业质量不高的专业实施红黄牌制度,严重者将面临减招、停招甚至撤销的命运。

福建省与山东省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福建省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将对就业质量不佳的专业给予红黄牌提示,并据此调整招生计划。山东省则针对师范类专业建立了红黄牌制度,对就业率不达标或专业认证不符合要求的,实施预警和退出机制。

部分省份更进一步,为专业就业去向落实率划定了明确的“红线”。江西省规定,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两年低于50%的专业将被亮红牌,责令暂停招生。四川省则提出,连续三年落实率低于50%的专业将受到红牌提示,并面临减招、停招的风险。

这一趋势在最新的《202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中得到了印证。该报告综合定位出了“红黄绿牌”专业,其中公共事业管理、音乐表演、绘画、法学、美术学被列为2025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特别是法学、绘画、音乐表演专业,连续多年上榜,反映出这些专业在就业市场上的困境。

分析指出,这些专业就业质量较低的原因可能与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与培养方向不匹配、供过于求有关。法学专业因毕业生规模大、司法考试难度大等因素,就业落实尤为困难。然而,一旦通过司法考试,从事律师等职业,其就业质量将显著提升。

针对艺术学部分专业就业不佳的问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加强了管控。教育部在通知中明确提出从严控制艺术类专业设置,要求高校申请增设艺术类专业应符合办学定位。四川省则明确规定,非艺术类院校原则上不新设艺术学理论类、音乐与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就业蓝皮书反映的是全国总体情况,但各地区的经济结构、行业发展和教育资源分配存在差异,因此各省及各高校的实际状况可能大相径庭。即便是红牌预警专业,在某些高校中仍可能凭借特色办学与资源优势实现良好的就业表现。反之,部分绿牌专业在某些院校中也可能因培养体系滞后或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存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更多>同类天脉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媒体信息
新传播周刊
新传播,传播新经济之声!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隐私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